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昆明“十四五”成绩单亮眼

11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专场,介绍昆明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生态建设、民生福祉、政治生态等领域取得的成绩。

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昆明“十四五”成绩单亮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1 14: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专场,介绍昆明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生态建设、民生福祉、政治生态等领域取得的成绩。

经济运行量质齐升——发展的基础更“稳”了

“十四五”以来,昆明的经济总量连续跨过7000亿元、8000亿元台阶,增速从2021年差全省3.6个百分点到2024年反超全省0.7个百分点。昆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20年的13.3%跃升到2024年的31.9%,切实发挥了省会城市的“火车头”作用。

这几年,昆明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破局起势。化工、冶金、烟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5个产业链达到千亿级,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产业链正加速向千亿级迈进。2024年,全市产业投资占比达到39.5%,较2020年的16.2%实现翻番,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达到26.3%、为25年来最高水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3.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9.4%,比2020年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

昆明抓经济发展不仅抓出了速度,而且抓出了质量。2024年,全部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6%,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

改革创新动能强劲——发展的动力更“足”了

昆明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激活市场动能,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制定出台包括“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在内的“1+2”制度,不仅推动了招引的产业项目加速落地,而且落到了市内最合适的地方。同时,集中打造磨憨—磨丁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重点产业协作园区”,各县区已推动49个项目落地磨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已吸引123家企业落地。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开展跨区域产业协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目前正在向全省推广。

大力推进滇中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昆明市和滇中新区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这两年,滇中新区直管区GDP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滇中新区成为引领全省园区经济的示范。

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率先设立“企业家日”,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R&D经费支出总量占全省的42%、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占全省的89.3%。

开放格局加速拓展——发展的空间更“广”了

昆明积极推动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创新“省会+沿边”模式,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并依托中老铁路,以昆明和磨憨为重要节点,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昆明正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随着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昆明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边境口岸”和“数据口岸”的省会城市。

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着力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昆明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从2021年的54.59%提高到2024年的61.7%。

持续深化国际交流,成功承办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重大活动,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6%,国际旅游收入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6%。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发展的底色更“美”了

昆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鲜活注脚。

持续抓好以滇池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治理,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Ⅳ类并持续向好,阳宗海水质达Ⅲ类及以上,2024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较2021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控,2024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成为昆明的“金字招牌”。

扎实推进“绿美春城”建设,完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270.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839公顷。在滇池沿岸建成了108公里滇池绿道,不仅守住了滇池保护红线,还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有效带动了沿线群众增收,绿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银山转化。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发展的成果更“暖”了

昆明坚持每年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就业优先,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48018元和17719元,提高到2024年的57444元和23577元。

通过集团化办学、内培外引等方式提供优质学位超过50万个,积极推进心血管病、呼吸、肿瘤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越来越多。

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政治生态出清向好——发展的保障更“强”了

昆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重塑昆明的政治生态、重树昆明的良好形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加速形成。

在选人用人方面,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基层一线、注重梯次培养、注重干部交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在干部监督方面,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创新实施政治监督蹲点调研、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政治素质考察和“一把手”监督谈话,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在正风反腐方面,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昆明实践,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集中整治,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