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丽江市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在污染防治、督察整改、营商环境优化等六大领域成效显著,持续推进“美丽云南 和美丽江”建设,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红刚介绍说,丽江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省率先明确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分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位列全省考核第一方阵。数据显示,丽江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9年100%,稳居全国、全省前列;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泸沽湖、程海、拉市海及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定,实现“一江清水出丽江”。
针对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丽江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时限与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全员参与整改工作并划定责任区。2016年以来,7轮督察及“回头看”累计反馈的253项整改任务中,227项已完成整改,剩余26项均按序时推进,总完成率达89.72%。
丽江将生态环保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以优质环评服务助推重大项目落地。2025年以来,已发送环保书面提醒函164份,组建专班联合技术机构开展企业环评帮扶;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45个、备案137个,61个新能源项目具备条件的已全部完成环评审批,要素保障效率位居全市前列。
丽江推行“柔性服务+严格执法”模式,2025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52人次,检查企业及建设项目310家,查处违法案件15起,罚款106.6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54万元。同时,高效处理环境投诉,今年收到的48条“12369”“12345”等平台举报件均按时办结,办结率100%。
丽江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丽江市、古城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华坪县入选第四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去黑转绿”产业转型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市现有省级美丽河湖21条(库)、市级71条(库),泸沽湖先后获“中国十大生态名湖”等称号,其保护治理经验还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围绕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点,丽江组织线上线下环保宣传活动24次、主题讲座7场,辐射1500余名干部群众;组建6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开展“九湖卫士”等活动进机关、社区、学校等,推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李红刚表示,下一步丽江将持续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抓手,巩固污染防治成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云南 和美丽江”建设续写新篇。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