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迎来历史性时刻: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正式投入运行并启动科学取数,开始捕捉宇宙中的“幽灵粒子”——中微子。
这一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汇聚全球十余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共建,是目前国际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中微子探测基地。它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到研究的全面领先。
图1 中心探测器内部的有机玻璃球及光电倍增管
该大科学工程装置由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及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构成。其中,中国兵器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研制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是实验成功的核心保障——其凭借超高量子效率、优异的时间分辨率等特性,能将中微子与液体闪烁体作用产生的极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数千倍。
北方夜视的这一突破性贡献,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安全,更极大提升了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更多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图2 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实物图
随着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投入运行,未来数年将持续采集宇宙中微子信号,不仅有望推动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的重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国际主导能力,为人类探索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统一打开新的窗口。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