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幽灵粒子”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投入运行

捕捉“幽灵粒子”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投入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30 14: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8月26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迎来历史性时刻: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正式投入运行并启动科学取数,开始捕捉宇宙中的“幽灵粒子”——中微子。

这一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汇聚全球十余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共建,是目前国际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中微子探测基地。它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到研究的全面领先。

图1 中心探测器内部的有机玻璃球及光电倍增管

该大科学工程装置由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2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及2.5万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构成。其中,中国兵器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研制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是实验成功的核心保障——其凭借超高量子效率、优异的时间分辨率等特性,能将中微子与液体闪烁体作用产生的极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数千倍。

 

北方夜视的这一突破性贡献,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安全,更极大提升了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更多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图2 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实物图

随着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投入运行,未来数年将持续采集宇宙中微子信号,不仅有望推动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的重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国际主导能力,为人类探索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统一打开新的窗口。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