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条例制定意义重大 三大作用凸显
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岩松表示,《条例》的制定是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云南自贸试验区凭借独特区位优势,通过立法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沿边开放新高地;《条例》是完善法治保障的迫切需要。在总结自贸试验区设立6年来实践经验基础上,将原有管理办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确保改革举措于法有据;《条例》是促进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细化投资促进、贸易便利、沿边开放和金融创新等领域的创新举措,为自贸试验区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条例内容突出云南特色 涵盖七大方面
据介绍,《条例》共7章61条,坚持法制统一,突出云南特色,主要内容包括: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省人民政府、片区所在地州(市)政府等相关机构的职能职责,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
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一地两检"、外贸新业态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开展跨境资产转让、数字人民币试点边境贸易场景建设等试点业务。
突出沿边跨境特色,开展边境地区外籍人员入境务工试点,推进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跨境旅游、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多举措确保条例落地 推动自贸试验区升级发展
云南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李朝伟表示,将从多方面推动《条例》落实:聚焦法治引领,将"自贸提升战略"转化为具体改革举措,确保国家战略在云南落地;分阶段推进改革任务,制定近期、中期、远期任务清单,已形成涵盖单边开放、跨境劳务合作等35余项首批工作举措,并将建立滚动更新机制;对接国际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一批试点措施率先突破,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省级议事协调机制,优化"自贸引领、多区合一、区政融合、联动发展"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强化宣传督导,通过宣传解读、案例汇编、专项督查、年度评估等方式,保障《条例》有效实施。
李朝伟表示,《条例》的施行是新征程的起点,将助力云南自贸试验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