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世界语言教育国际会议在云南民族大学举办

第一届世界语言教育国际会议在云南民族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2 19: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9日至21日,第一届世界语言教育国际会议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国际创新语言教育新视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数字时代语言教育的新路径与全球使命。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表示,语言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技能传授,更应成为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语言教育肩负着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时代使命——既要守护文明多样性的根脉,也要激发文明互鉴的创新活力,让每种语言都成为照亮人类精神家园的星火。要通过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尊重语言多样性、促进文明平等对话的全球语言教育共同体。

北美文教学会创始人、执行长黄丽娟(Lisa Huang Healy)认为,语言是文明互鉴的纽带。本次会议设置7场平行论坛、4个专题工作坊,涵盖沉浸式教学、语言政策、AI技术应用等前沿议题,旨在打造跨文化教育合作的“思想引擎”。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语言中心主任佩尔·乌拉尔在视频致辞中提到,语言是跨文化理解的钥匙、探索新文化的桥梁、相互学习的工具以及参与全球对话的媒介,语言教育需回应技术变革与全球治理的双重挑战。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展望了国际中文教学的前景。他表示,人工智能在当前及未来的语言教学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挑战也随之而来。亟需构建一套语言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涵盖技术透明度、公平性与包容性、隐私与数据保护、责任归属、教育诚信、跨学科协作、可持续专业发展等关键要素,包括多元化的评估体系。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钟英华介绍,目前8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者达1200万,中文已成为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媒介。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邵维庆介绍,该校开设有14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15种官方语种专业,培养了6000多名非通用语人才,在泰国、缅甸、老挝设立语言文化中心,首创“云端汉语桥”虚拟仿真项目,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语言教育。

会议期间,美国凯尼恩学院白建华教授等专家学者发来贺信,与会者聚焦虚拟现实、自适应学习系统在多语种教学中的应用等话题深入研讨。耶鲁大学费尔南多·格伦瓦尔德教授和玛丽·乔卢布拉诺教授分享了开放教育资源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及能力量表的创新评估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埃里克·格伦瓦尔德教授阐述了面向ESL教师的创新策略;马里兰大学蒋楠教授分享了从心理语言学实验室到外语课堂教学的经验;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笪骏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幻觉在中文二语写作批改中的表现与优化策略;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讲解了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及应用;华侨大学王华珍副教授团队展示了全球首款华文教育机器人,彰显“人工智能+语言教育”的融合潜力。此外,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成果展开交流,为国际语言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与北美文教学会联合主办,美国耶鲁大学语言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全球语言中心及锡耶纳大学文理学院协办。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云南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