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作为云南省文山州最鲜明的特色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产业雄心与发展密码。文山州将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护航、资金注入,构建起集标准化种植、原产地交易、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4年,全州中药材在地面积达245.24万亩,稳居云南省首位,实现综合总产值413.17亿元,同比增长17.54%,带动3万余人稳定就业、200万人次临时用工,助农增收19亿元。
筑牢根基:道地种植引领产业升级
文山州深耕三七种植领域,构建起全国领先的标准化种植体系,无论是基地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原料品质,均位居行业榜首。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建成6个总面积1451亩的三七GAP基地,开辟林下种植4000亩、仿野生示范500亩,巩固全国最大三七原料供应基地地位,为1200余家中成药企业稳定“输血”。目前,全州集聚56家种植公司、35家专业合作社及超2500户种植户,2024年三七农业产值达21.46亿元,带动7000余人长期就业,临时用工超220万人次,助农增收4亿元。
精深加工:龙头集聚激活产业动能
文山州以“绿色安全、创新提质”为导向,推动三七加工产业迈向高端化。文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七产业园区)作为核心载体,吸引云白药七花、天士力、七丹药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全国百强产业集群。园区完善配套、精准招商,打造集生产、物流、研发于一体的产业生态。2024年,全州57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中,16家规上企业年加工三七超6000吨,吸纳固定员工2800余人,临时用工20万人次,发放薪酬及劳务收入近4000万元。
品牌赋能:市场辐射提升产业价值
文山州将“文山三七”品牌建设作为核心战略,依托地理标志、质量标准和驰名商标“三标”联动,规范品牌使用,提升产品溢价。通过举办三七节、健康文化周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云南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作为全国最大集散地,承担着90%以上三七原料的流通使命,汇聚1000余家流通商户。“文山三七”品牌价值达90.8亿元,位列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前三,并在全球99国注册。线上4146家网店与线下实体协同发力,带动2.6万人投身商贸,市场日均提供3000个临时岗位,年助农增收15亿元。
产旅融合:多元业态拓展产业边界
文山州创新“中医药+康养+旅游”模式,深挖三七等药食同源资源与民族医药特色,培育郑保医院、苗心康非遗馆等医养机构,开发54个三七药品、20个保健品。打造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园、七丹历史文化展馆等工业旅游景点,以及8个以三七、石斛为主题的3A级景区,并建设七都古镇彰显“三七之都”文化魅力。2024年,文山三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1.068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从能力提升、品牌打造等五大维度,加速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