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普洱的苍翠雨林中,一场奇妙的“生物炼金术”正在上演。紫胶虫以树液为食,经腺体分泌出的天然树脂——紫胶,凭借超强黏着力、绝缘防潮等特性,成为食品、医药、国防等领域的“黄金原料”,更被业界誉为“自然界液态黄金”。
作为中国紫胶产业核心区,云南贡献了全国95%的产量。独特的混农林系统孕育出优质寄主树资源,吸引全球企业扎根布局。“这里的原料品质无可替代,我们的产品从云南出发,销往世界各地。”安宁戴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Yannick道出产业集聚的秘诀。
紫胶生产因“低投入、高回报”被称为“懒庄稼”,近年来更是成为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昆明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经滇中海关监管出口的紫胶货值达2008.2万元,同比增长23.3%,远销英国、西班牙、南非等7国,国际市场版图持续扩张。
为护航紫胶“出海”,滇中海关打出服务“组合拳”。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行动,海关团队深入企业摸排需求,针对出口检验、通关流程等问题“一对一”答疑;从资质核查到车间卫生检查,全链条强化质量管控。“我们协助企业完善品控体系,确保每一批次产品都符合国际标准。”滇中海关四级高级主办杨京介绍。
通关环节,海关依托“单一窗口”实现电子底账“秒审秒放”,企业凭电子凭证即可快速通关,大大压缩出口时间成本。从雨林中的昆虫分泌物,到走向世界的高端原料,云南紫胶正以“小产业”撬动“大市场”,在乡村振兴与国际合作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戴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