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上演“世界青年中国故事汇”:39名留学生用中文解码立体中国

昆明上演“世界青年中国故事汇”:39名留学生用中文解码立体中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9: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6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来华留学生组高级阶段校园选拔云南师范大学专场落幕,来自乌克兰、泰国、越南等多国的39名留学生以中文讲述中国故事,这场活动成为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传播文化的“双向桥梁”。

行走中的文化课堂:从胡同烟火到科技脉动

活动以“语言+实践”模式,引导留学生深入云南城乡。缅甸籍选手陈志雄曾以全国第四成绩获“舞台之星”,本届参赛者延续探索足迹:泰国留学生王玉菲以《古诗,让我看见中国》为题,将“江畔何人初见月”的诗句比作“活着的中国心跳”,用诗意语言传递中华文明温度;缅甸学子罗珠和聚焦中缅地震救援故事,以“60小时救援奇迹”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化担当。

泰国留学生陈美英则以两年云南生活观察,勾勒多民族融合图景:彝族火把节的智慧消防系统、傈僳族新村的光伏板、基诺山乡的直播助农场景,她感慨“56个民族如千万条支流,既保留文化脉动,又与祖国发展同频”,对比家乡文化保护困境,点赞云南用短视频激活传统智慧的创新实践。

创新表达:当贯口武术遇上动画哪吒

舞台上,留学生们突破语言边界,以多元艺术形式活化文化符号:泰国留学生有达自编贯口《赞春城》,用“金马碧鸡相对望,滇池海埂鸥鹭翔”的韵律节奏,串起昆明地标盛景;乌克兰留学生阿丽莎将武术与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结合,演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东方哲学内核,刚柔并济的表演燃爆现场。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云南华文学院院长王秀成王秀成表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承载着三重特殊意义:其一,是构建文明互鉴的立体桥梁。当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留学生用中文、英语讲述敦煌飞天的千年传奇、高铁驰骋的中国速度、云南少数民族村寨里的温暖日常,实质是在搭建"第三视角"的文化解码器。其二,是践行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云南师范大学校始终将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作为使命,而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正是检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试金石。其三,是深化国际理解的创新平台。留学生们在采编故事过程中走进城市与乡村、探访科创企业、对话平凡英雄,这种“行走的课堂”让文化认知超越符号表象,抵达情感共鸣。“今天的舞台不设界限——无论是胡同里的烟火气,还是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只要源自你们的真实体验,就是最动人的中国故事”,王秀成说。

据悉,优胜者将代表云南参加全国总决赛,而这场始于昆明的“故事之旅”,正以“他者视角”为纽带,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与世界的“同频共振”。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郑佳瑞)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