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以下简称“昆明植物园”)在扶荔宫兰花馆开启“兰野仙踪”童话秘境之门,邀您沉浸式感受兰科植物的科学与艺术魅力,解码这个古老植物王族的生存奥秘。
兰花,作为兰科植物的统称,在全球拥有超2万种,其物种丰富、结构精妙,堪称植物界最为繁盛且复杂的类群之一。在中国,兰花的栽培历史长达两千余年,春兰、建兰、墨兰等国兰品种,开花时雅致内敛,象征着幽雅自得、清慧超脱的品质,故而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此外,石斛、天麻等同样属于兰花,且是珍贵的传统中药材,早在先秦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白及、石斛等兰科植物。宋代,赵时庚所著《金漳兰谱》与王贵学的《王氏兰谱》,更被誉为古代兰花典籍中的“双璧” 。
本次兰花展以“兰野仙踪”与“童话秘境”为主题,将兰花的科学内涵与艺术美感深度融合,展出近400种(含品种)兰花。展览分为室内、室外两大展区:室内展区延续兰花馆主馆“空谷幽兰”的景观特色,以原生种展示为主,呈现迁地保育的卓越成果;室外展区紧扣主题,精心打造生物多样性展区、兰花小船、主展区、兰花打卡点等区域,将怪诞童话风格与兰花科学知识相融合,通过硬叶兜兰、大魔鬼石斛等巨型兰花小品,构建起一个奇幻的兰花科学童话世界。
室外展区亮点纷呈:生物多样性展区以无穷符号“∞”为造型,将数学符号转化为生物多样性展示图腾。这一设计蕴含多重深意,其闭环结构象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永续循环,双环交叠体现物种依存关系,螺旋双环隐喻遗传多样性的代际传递,符号形态还契合生态系统能量传递路径,水平“∞”更象征物种从寒武纪至今的演化历程,展望未来生态发展,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变得可感知、可参与。兰花小船静泊于水池之上,兰花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印象派诗意画卷,尽显兰花的灵动仙气,是参观者拍照打卡的绝佳之选。穿过由园艺蝴蝶兰装点的拱门花廊,便来到主展区,以硬叶兜兰和大魔鬼石斛装置为核心,巨型兰花造型夸张,仿佛置身魔法森林,让人尽情领略兰花魅力与自然力量。此次花展还拓展草坪区域,以兰科植物为主体,搭配多样植物与打卡区域,打造充满童趣的梦幻世界,为“兰野仙踪”增添趣味。
展览期间,昆明植物园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科普活动。“非凡的兰花使者”科学探索活动依托昆明植物研究所先进的植物多维成像及多样性分析平台,带您走近科研日常,探索兰科植物复杂迷人的进化关系;“缤纷花漾·兰韵”延时美拍活动,让您在一朵兰花开的时间里,感受自然的神奇演化。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建所起,便致力于兰花的研究、利用与保护。1968年,周铉研究团队在彝良县朝天马小草坝开展天麻研究,实现天麻人工有性繁殖与规模化栽培,助力昭通将天麻发展为特色产业。1978年,周俊院士团队从天麻中发现天麻素的药用活性,成功进行人工合成并研发新药。2001年起,张石宝研究团队在兰属、杓兰属等植物研究与资源开发领域成果丰硕,注册26个兰花新品种。
昆明植物园在兰科植物收集保护方面同样成绩斐然。1979年,刘芳媛团队开展引种栽培与杂交育种研究,收集66属253种兰科植物,发现10个新种,选育35个新品种,多个品种荣获大奖并在国际登记。2020年,昆明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进行提升改造,建成全新兰花馆,收藏600余种兰科植物,涵盖400余种附生石斛属植物及多种极小种群野生兰科植物。2022年,生物多样性体验园被授予“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称号。
这个春天,快来昆明植物园第二届兰花展,走进“兰野仙踪”童话秘境,邂逅兰花的独特魅力吧!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