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9日,在第三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举办前夕,“行摄云南”之昆明行摄活动举行,1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摄影师、权威媒体摄影摄像记者走进云南昆明,在暖冬中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春城篇。
行摄团走进螺蛳湾夜市、官渡古镇、王官湿地等地,聚焦昆明夜经济发展新图景、浓厚的文化底蕴及生态之美等特色亮点,用手中的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地记录并展现大美春城的旖旎风光、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深度体验“向往的生活还是昆明”的丰富内涵。
夜幕降临,在灯光的照亮下,昆明新螺蛳湾滇忆“465”米轨夜市宛如一条“银龙”盘舞在新螺蛳湾广场之上,服饰、鞋品、箱包、家居用品……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游逛、选购。7日晚,在本次活动的首站,作为云南最大的综合性市场之一,螺蛳湾夜市以其丰富多样的商品和夜市文化让行摄团感受到了昆明“夜经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强对“夜经济”的规划布局,丰富“夜经济”消费业态,开展特色夜间活动,以公园、商圈、步行街等空间为载体,打造了众多集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赏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夜经济”发展新图景。无论是品尝美食、购买手工艺品还是感受文化氛围,昆明夜市都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8日一早,在昆明新螺蛳湾海关查验中心,行摄团实地参观了查验中心工作场景,卡口、监管仓库、视频监控中心等区域展现出查验中心智能、高效的特点。据了解,自2022年揭牌运营以来,查验中心着力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通关服务,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助力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等新业态的融合发展。
“鲜花”这张城市名片,带给昆明无数美誉。“全国鲜切花的10支有7支来自昆明”,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能随眼看到各类鲜花开得热烈,到处都是风景,正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
8日,行摄团来到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科技赋能云南鲜花“走出去”的创新实践。走进该公司办公区,仿佛置身于花海,氛围感满满的办公环境让行摄团成员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浪漫场景。在花艺师的带领下,行摄团制作了永生花,体验“云花”的魅力。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花伍鲜花交易平台、遇见花植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花达鲜花供应链服务三大业务板块,AI看花、花艺培训、花店加盟、花伍花店商学院、鲜花种植技术课堂培训等业务多点开花,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云南鲜花产业的传播者,“互联网+花卉产业”的实践者。
昆明四季繁花的浪漫令人神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令人沉醉。8日中午,行摄团来到千年古镇“官渡古镇”,映入眼帘的官渡牌坊写出了古渡渔灯、螺峰叠翠、金刚夜语的盛景。穿过古牌坊,踏上青石板路,沿着古色古香的步行街前行,这座历史古镇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拉开。
步入古渡梨园、古戏台、滇派面塑体验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云子棋院,行摄团对滇剧、花灯、滇派面塑、乌铜走银、云子围棋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试穿戏服、制作大象和红嘴鸥面塑、打磨乌铜、錾刻花纹、滴云子等体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穿梭于古镇内的土主庙、金刚塔、文明阁建筑群,行摄团透过古建筑感受到官渡古镇历史的厚重感;漫步九转花街,官渡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在此交汇,民间手工艺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民宿客栈、特色旅游商品等各类丰富的商业元素让大家感受到“清明上河图”中的情景。
走进官渡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古韵悠悠的年代。近年来,官渡古镇在推进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深入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古镇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举办非遗联展、技艺传习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暖冬时节,大批红嘴鸥陆续抵达春城昆明,滇池海埂大坝、海洪湿地、宝丰湿地、王官湿地、翠湖等地成为绝佳的观鸥点。9日,行摄团一行来到有“小三亚”之称的王官湿地公园,领略滇池湿地风光、享受人鸥同乐之趣。
云南拥有九大高原湖泊,滇池就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据介绍,为了保护滇池生态环境,昆明市经过持续努力,在滇池周边建起58块湖滨湿地,建成总面积约6.29万亩的湖滨生态带。宝丰湿地、王官湿地、五甲塘湿地……滇池周边湖滨生态湿地的建设,不仅给市民提供了科普、休闲、运动的场所,更为滇池湖岸线筑就起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提升和改善了滇池湖滨带的生态环境。
从商贸到产业,从文化到生态,昆明的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澎湃着发展活力的美。几天时间,行摄团以不同的视角、专业的镜头定格下心目中的昆明,展现着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据悉,本次活动相关摄影摄像作品将用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球影像展。同时,活动同步向世界知名图片机构、摄影机构等定向征集摄影摄像作品,用于影像展。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