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地处滇中腹地、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之美誉。
楚雄彝族服饰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瑰宝。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楚雄彝族姑娘一针一剪,赓续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一丝一线,传承着绵延不绝的传统技艺。
9月23日,记者从楚雄彝绣产业化发展媒体见面会获悉,近年来,楚雄州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深挖彝绣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推动千年彝绣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彝绣产业成为助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和东西部文化协作的楚雄样本。
期间,楚雄州通过构建彝绣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强化彝绣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持续壮大彝绣产业发展规模,千年彝绣非遗绽放米兰时装周,推动楚雄彝绣走出去等举措助力楚雄彝绣产业发展。
近年来,楚雄州率先在全国创新推出银行专属贷款“彝绣贷”、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州金融机构向彝绣产业链上主体放贷1.68亿元,物流成本降低近40%,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上企业12家。2022年全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今年二季度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带动5.7万名绣娘人均增收3180元、12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
同时,探索“文化+媒体”“非遗+传播”模式,深化沪滇、闽滇文化交流合作,组织彝绣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云南文博会等各类展会,成功举办上海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和楚雄彝绣深圳发布会。与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楚雄彝绣”和“妈祖文化”两大非遗成功牵手,在全球上万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联名款产品,走出一条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路子。与“中国鞋都”莆田鞋企业合作开发“楚雄彝绣—莆田鞋”联名款文创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楚雄彝绣跑出产业化发展“加速度”,9月23日,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东方国际集团和楚雄彝绣企业将在米兰时装周举办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和媒体见面会,期间还将与国外服装企业开展深度项目交流合作。届时,将集中发布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服饰。(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