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记者从“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发布会获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玉溪市持续壮大“三个经济”,着力推动农业、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文旅消费四方面重点“破局”,以新气象新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玉溪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521亿元、排全省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和7.3%,推动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踏上新征程。
期间,玉溪市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鲜明导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全方位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今年上半年,玉溪市10条产业链累计完成总产值1122.5亿元,并基本形成高新区生物医药、通海五金、易门稀贵金属、华宁风电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产业园区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玉溪市把工业发展的理念移植到农业上,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推动农业“破局”。目前,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6:1、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获评省绿色“10大名品”企业及产品数量均排名全省第2位。消费方面,玉溪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江川李家山考古遗址等资源保护活化利用,推出亲水、研学、乡愁、红色、美食5条精品旅游线路,上线“玉溪旅游一卡通”,集纳优势文旅资源,为来玉游客做好了“攻略”。
同时,玉溪市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提升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期间,深入推进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玉溪粮油(冷链)应急保障配送中心建成投运,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铁路客运量223.8万人,经铁路运输实现的进出口总额从2021年的900万元迅速扩大至今年上半年的4.4亿元,对老挝进出口总额增长57.5%。上半年,玉溪水果、矿石、稀贵金属产品进口激增,进口规模快速扩大,沃森疫苗顺利出海,出口产品更加多元,同时跨境电商业务实现零突破,蔬菜、鲜花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增长16.4%。
期间,玉溪市纵深推进“湖泊革命”,聚焦“三治一改善”,建立部省联动机制、厅市联动机制,通过全面系统客观分析,探索把“三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作为一个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高效节水水利、高标准农田改造引水、高效林业发展用水的“五位一体”综合性工程,一湖一策系统谋划、精准推进,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做深做优水资源配置文章。目前,星云湖、杞麓湖流域205个自然村截污治污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有效防控初期雨水、合理调控汛期雨水、净化补充清水入湖正逐步实现。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玉溪市以山脉水系沿线、城市社区空地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年全市植树186.4万株、绿化面积2.7万亩,绿地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乡绿美行动绩效考评排全省第1位。
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努力为群众幸福“加码”。就业方面,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步推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红塔区青年友好创业城市创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教育方面,加快补齐各个阶段的短板,新增2100个幼儿园及中小学学位,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医疗卫生方面,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省级试点城市,成功申报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文化方面,玉溪市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对聂耳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塑造力度持续加强。
下一步,玉溪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全面推动跨越赶超、争先进位。(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