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疫情下的急诊科

现场直击:疫情下的急诊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8 12: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么急诊科就是“前沿阵地”。2022年12月27日下午三点,记者来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病房里挤满了病人,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忙碌着,时不时传来呻吟声和咳嗽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国兵说急诊科的所有同事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 李映青 摄)

今年30岁的陈超是云南省中医院肿瘤疼痛科的护士,今年12月1日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一个月,恰好遇到这段时间急诊科病人激增,她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晚上忙到很晚才能回家。12月20日她生病,休息两天之后她赶紧重返工作岗位,两岁多的女儿感染新冠发烧,她都没有时间照顾。“由于病人太多,急诊科人手本就不足,根本忙不过来,所有人都在坚持工作,我必须早早归队才安心”,陈超说。虽然她也是一名医务人员,但之前的工作接触重症患者不多,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修学习的这段时间,她看到急诊科的同事们每天都要抢救几十个重症患者,很多人累到在工作岗位上。“连我都被急诊科这些同事的敬业精神感动着”,陈超的声音嘶哑,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急诊科护士细心照看着病人 李映青 摄)

68岁的病人王丽(化名)因血氧低早上11点送进急诊室,她的女儿一直陪在身边,看到所有医务人员忙忙碌碌就没有休息过。“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忙得连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没有这些带病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我真的不敢想象会乱成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要有杆秤,要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她说。

(最近这段时间急诊科病人数量出现较大增长 李映青 摄)

急诊科主任陈国兵忙出忙进,他不仅要关注到每个病人的情况,还需要抽时间安慰焦虑的病人家属。几天前,这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接连三次请战前往抗疫最前线的急诊科主任在抢救病人时昏倒,等他醒来,顾不上休息又重新投入工作。

陈国兵说,这三年随着国家防疫政策不断优化,医护人员一直冲锋在前。近段时间以来的话,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但是看到急诊病人增多,没有一个人请假,全部坚守工作岗位,尽最大努力救治病人。从12月14号开始,病人量出现较大增长,12月18号之后,病人量再次出现增长,原来急诊科一天正常情况就是接诊60至100人,现在每天接诊200~至300人,而且都是以危重症为主,病人以高龄患者居多。

“这三年锻炼了所有医护人员,大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都习惯了坚持奋战在一线。这段时间特别不容易,每个医护人员都很累,但是医院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这是医生的责任担当。救死扶伤、甘愿奉献、大爱无疆就是医生的职业精神,我们这支队伍快一个月没休息了,但是没人叫苦叫累,大家都咬紧牙关,跟全国老百姓一起度过这个难关,我相信一定也能够渡过去”,陈国兵说。

(陈国兵查看病人血氧情况 )

记者获悉,为兜牢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底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目前已成立三级响应梯队,迅速扩充重症患者救治力量,形成急诊科、感染疾病及肝病科和各临床专科整合联动模式,建立特殊时期临床-急救-发热一体化排班体系,一旦出现医护团队人手缺口,在“疫情防控突击队”中抽调相关专业医护团队补齐,保障发热患者、急诊患者、重症患者医疗救治需求。各专科划分出重症患者收治区,一旦上一级响应梯队收治能力饱和后,下一级响应梯队就开始收住患者,确保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医疗救治服务。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李映青 )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