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民族技艺】云南人家的烟盒也是乐器

【华夏文明·民族技艺】云南人家的烟盒也是乐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0-04 1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烟盒舞,流传于滇南石屏彝族村寨,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各个身段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的审美趣味,而跳烟盒舞用的“烟盒”外观精巧,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鼓”。

据了解,“烟盒”原本是当地抽烟人用来装烟丝的盒子,后来这里的彝族人发现这些用竹片制成的盒子不仅可以装烟丝,还能弹出清脆、有节奏的声音。很快,它就成了舞蹈中的乐器。

作为烟盒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静的这门手艺在家族中已经传承了百余年。张家的小楼里飘散着淡淡的竹香,这些竹子正是制作烟盒的上好材料。

张静要把林子间新收来的冬竹砍削成竹片,去掉里外两层,中间的再均匀的分成一样的厚度。这样每一片都有相同固定的尺寸,多年的经验让他制作起来很少有偏差。与此同时,一旁的妻子白世英则负责熬制粘贴烟盒要用的牛皮胶,事实上,嫁入张家的白世英也从公公那里学得了这一门制作的手艺,对于每一个烟盒的诞生,两人时而分工,时而一同协作。

看似简单的烟盒,制作起来繁琐耗时,需要把竹片反复粘合、固定、打磨、上漆才能制作一个烟盒。烟盒的制作和这对夫妻一样成双成对,他们总是被分成雌雄两个成对的制作,张静制作大一点的雄烟盒,白世英制作小一点的雌烟盒,在粘贴好后,需要用配套的工具固定住,自然等待胶干。打磨后张静要粘上底盒,自然晾晒干透, 然后把多余的材料修剪,而妻子在做着最后的底盒外围,并用绳子固定好。

如今,张家的烟盒往往需要预定,而且总能在约定的时间给到买方,这是因为夫妻两人的共同协作缩短了工期。这门手艺让张静夫妇不出远门,经过一天天形影不离的日子,就做出了不离不弃的烟盒。(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视频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