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非遗传承人向炳成:弘扬工匠精神 发扬建水紫陶传统手工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非遗传承人向炳成:弘扬工匠精神 发扬建水紫陶传统手工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01 11: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建水贝山陶庄(太昕阳 摄)

建水贝山陶庄(太昕阳 摄)

向炳成与他创作的建水陶作品(太昕阳 摄)

向炳成曾获奖的建水陶作品(太昕阳 摄)

在云南红河州有一座独特的庄园,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紫陶城堡 ”矗立在山头,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水贝山陶庄,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炳成花费十年时间建成,如今已建成以紫陶文化、劳模精神、石文化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园区。

贝山陶庄占地面积80余亩,旨在发扬紫陶传统手工艺和民俗工艺,现拥有7项外观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拥有“贝山陶庄”、“向氏紫陶”两个商标品牌,注册商标35类、21类、19类,2011年被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并以独特的工艺开发出多种建水紫陶工艺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建水紫陶的独特之处就在文人画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上,也是其名列中国四大名陶的主要原因,我从小便在家乡工坊中跟随师傅们进行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学习,通过自学慢慢了解了制作工艺并决定以毕生精力投入到建水紫陶的创作和推广上,这就是我走上紫陶道路的渊源。”向炳成告诉记者。

据了解,贝山陶庄如今已成为一个集餐饮、展销、观赏、体验陶艺功能于一体的建水紫陶一站式文化体验目的地,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向炳成也极力发展和推广建水紫陶,不仅广受徒弟,而且对于徒弟们不吝赐教,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和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谈及贝山陶庄和建水紫陶的故事,向炳成告诉记者:“在2011年,这里一片就是荒山,怀着对建水紫陶的一腔热血,经过将近十年的建造,终于在2019年建成开放,如今时代日新月异,并且我也赶上了非遗传承的好时代,不管从社会层面或是政府层面我们都得到很多支持,非遗传承人也不能只是守着这一份手艺而已,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也就是在传统工艺上不断创新,使我所热爱的建水紫陶事业能与时俱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贝山陶庄的生产效益和传承功能,使我们的紫陶的路能越走越广。”(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