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云南:全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13 09: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第二年。面对疫情冲击、人员流动受阻的严峻形势,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精准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化育民、旅游为民,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放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千方百计为大局分忧、为发展出力,推进全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期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教育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促进全省文化建设繁荣发展。近年来,文艺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全省新创、原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9处,已建成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81个。

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严格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多措并举整治“不合理低价”、严查各类涉旅案件、强化“行转刑”、完善涉旅舆情及投诉处置机制,旅游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期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实践,持续推动旅游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出“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并被立为行业标杆。目前,“游云南”产品体系已为公众提供服务超2亿次,“游云南”APP下载量超过3600万。期间,推进实施文化和旅游行业“彩云行动”三年计划,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创新实施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在全省设立123个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在机场、主要火车(高铁)站和游客集中区域设立130个游客退货服务点,健全完善了服务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已成功为游客办理退货45545件,涉及退货金额2.98亿元,游客满意度高达99.59%,“30天无理由退货”已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

凭借优良多样的生态环境、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云南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将一流资源变为一流产品。以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为抓手,高标准打造长达3200公里的“8”字形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成功创建9个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元阳哈尼梯田等30余个文旅融合示范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扎实、全面、有效的措施,积极确保不发生通过文旅行业渠道传播和感染疫情,在全省文旅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阶段性成效。期间,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民生保就业。

下一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尽快落实落地纾困帮扶和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切实用好用足纾困扶持政策,把政策红利释放到最大化最优化。

同时,全面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设立云南艺术基金,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加大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此外,还将重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文旅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旅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通过推进“35102”项目招商和落地建设,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创建,全力推进“16个10”世界旅游精品打造,推进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建设,推动和顺古镇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旅游发展布局,积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及线路产品开发,并提前谋划,为恢复跨境旅游做好准备。(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