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麦地冲村:描绘乡村振兴七彩图

宜良麦地冲村:描绘乡村振兴七彩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2-07 20: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两年前,麦地冲的村民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村庄会被城里的游客所熟知。这个位于宜良县,距离昆明约90分钟车程的偏僻小村庄如今却成为昆明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核心示范区。

在当地村民潘云春的记忆中,以前的麦地冲到处都很脏、很乱、污水遍地流,哪里都能看到家禽的粪便。

一直以来,虽然麦地冲距离昆明著名的旅游景点九乡风景区仅约3.5公里,但村里的环境始终吸引不到游客。直到2019年,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驻麦地冲并开始提供指导时,情况有了一丝转机。在专家教授以及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麦地冲转变为农村度假基地,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没过多久,麦地冲村便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深耕云南,开展乡村振兴的创新实验,李小云不仅是昆明市乡村振兴首席顾问,同时还是宜良县麦地冲村的“名誉村长”。

2019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政府签署昆明乡村振兴实验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随即中农大组建了以李小云教授为首的30多名专家教授工作团,分别对接宜良县麦地冲村、呈贡区万溪冲村、晋宁区福安村、安宁市雁塔村、石林县雨美堵村、富民县石桥村,全国首创“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开启了乡村振兴“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

根据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中国农业大学选派著名“三农”专家担任“昆明市乡村振兴特别顾问”,并组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专家团队,就乡村振兴重大规划政策、重大目标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的制定实施提供高端智库支持。同时,建立昆明市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作为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教授工作站的辐射站点,开展相关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的理论或实践研究;建立博士生、硕士生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团队到昆明市开展乡村振兴方面的调研、实习或蹲点研究,为政府、企业提供短期的人才支撑。

自宜良县发展全域旅游后,为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政府请来专家团队给予技术支持,精心设计彩色水稻图案。2019年5月,第一株彩色水稻秧苗被插到稻田里。3个多月后,鱼肥田美,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里,专家们教会了麦地冲村民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劳作,如何培育彩色水稻秧苗,并在预先绘制的图案上进行种植。2019年,麦地冲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游客。初次尝试的成功激发了当地进一步发展彩色稻田的信心。随后,以当地彝族元素和飞翔的孔雀为主题的乡村田园画卷相继展现,彩色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的农业旅游已成为麦地冲发展的重点。截至目前,当地村民已经种植10公顷的万寿菊和建成一个13.3公顷的水稻种植和稻田养鱼共存示范区。

秋天,当游客在稻田中漫步时,空气中还弥漫着万寿菊的香味,鱼儿从水面上跳起来吃水稻上的虫子。冬天,稻草会被扎捆成形状大小各异的稻草艺术作品,游客可以从一个专门搭建的观景平台上看到麦地冲村的全景。每年8月到10月,总有大批游客涌向麦地冲村,享受秋天自然中的色彩和香气。

然而,随着游客人数开始激增,游客的食宿问题很快随之而来。麦地冲的村民又有了新烦恼——彩色水稻景观形成的三个月间,有数万游客来到这里游玩,但村里的接待能力有限,无法提供住宿,餐饮也只有搭建临时帐篷提供。"在彩色稻田刚刚种成后,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但是我们的接待能力很有限。"村长寇存林说。

随后,为了将麦地冲打造成具备接待能力、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村庄。经过研究,李小云团队有了“利润留村庄,房舍变客居”的思路。李小云团队对麦地冲村闲置宅基地、农房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通过流转,由村集体统一改造为示范民宿区,并成立创业公司,吸引返乡创业人才。

根据李小云的倡议,寇存林和村民找到了7间闲置烤烟房和6间牲畜房。在保留大部分的原始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前提下,这些老房子被翻新,涂上了新的油漆,外表焕然一新。公厕、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道的安装,改善游客的住宿体验和村民的生活条件。此举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对他们的老房子进行翻新再利用。"已经有大约40户人家表示愿意将他们的老房子租给村里的合作社。"寇存林说。

期间,宜良县政府在实验区的框架下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基金,同时,在麦地冲建立一个青年能够就业的平台——麦地彩居有限公司。公司由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共同参股,用于经营和管理村里各种营利性的活动,公司聘用在村里成长起来的3名年轻人为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对他们进行培训,由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制定薪酬待遇制度,提供与在城市就业相匹配的工作条件、薪资标准及职业培训,“乡村CEO计划”在麦地冲的实验探索正式开始。潘云春是受益于"乡村CEO计划"的人之一。

2017年,这位35岁的年轻人在宜良县城区开了一家小餐馆,但生意一般。回老家的潘云春察觉到麦地冲的变化——公共汽车和私家车开始在附近出现,在他看来这是在家乡发展的一个绝佳机遇,于是潘云春咬了咬牙,关了小餐馆,加入 "乡村CEO"计划。

“李小云教授告诉大家,村里要发展,必须盘活现有资产。如果把闲置的房子改造成民宿、餐厅,来看彩色水稻的游客就能留下来。”潘云春说,"这比经营一家小餐馆更难,但我看到了发展的可能性。当地政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诸多支持,在这里我看到了我们村的未来,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游客。”

期间,潘云春注意到游客数量的增长,以及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村子里的休闲场所,比如民宿和咖啡馆正在施工中。村子里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乡村发展规划也非常清晰。"潘云春说。麦地冲村的民宿数量一直在增加,目前潘云春经营的民宿有26个床位,他预计这个数字很快就会突破40。

在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郑玉柱看来,与依赖农作物种植的传统地方经济相比,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旅游业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据了解,曾经当地人主要以种植烟草为生,年收入不超过4万元人民币。而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当地开餐馆,向游客出售农产品,一些餐馆老板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人民币左右。

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麦地冲还举办了露营、火把节和彩色水稻种植活动。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村里的农产品还远销全国各地。

对于麦地冲的未来,潘云春非常乐观。“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成熟,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潘云春说。

原文见1月11日中国日报11版英文链接:

http://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201/11/WS61dcc770a3108267e13213f1.html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