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昆明市五华区乡村旅游稳步提升 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作为五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西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亮点特色鲜明。如今,以白族风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沙朗半日游逐步发展为西翥的旅游品牌,形成西翥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昆明最佳短线乡村旅游胜地。

2021年昆明市五华区乡村旅游稳步提升 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22 09: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五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西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亮点特色鲜明。如今,以白族风情、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沙朗半日游逐步发展为西翥的旅游品牌,形成西翥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昆明最佳短线乡村旅游胜地。

近年来,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文深度融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带动农村人口就业等举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旅游,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五华区乡村旅游稳步提升,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1-11月,五华区乡村旅游共接待1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7亿元。

期间,五华区多举措大力提升和完善西翥旅游设施及接待能力,改造游客接待中心、乡村旅游步道和设立旅游标识标牌,并为西游洞景区、今田尚园、瓦恭、云花谷、西游洞、沙朗文创园、陡普鲁、陡坡、大、东村等新建25所3A级旅游公厕。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期间开展了西翥陡普鲁梨花节系列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五华区沙朗白族乡的沙朗文创园,这里距昆明市区16公里,曾被誉为昆明城边上的“金花之乡”、“小大理”、“后花园”。沙朗文创园是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融聚红色文化,白族文化、“啊达乡音”白族特色酱菜产业品牌文化,民族歌舞艺术文化、白族饮食文化为一体的沙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这里有云南省首家“活字印刷博物馆”,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云南日报沙朗印刷厂旧址,沙朗文创园遗留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字体铜模和铸字设备,“活字印刷博物馆”就在此基础上建立。

目前,除“活字印刷博物馆”、民族刺绣博物馆“民绣坊”,云南“山歌王”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德洪,五华区白族文化白族传承人张国启、张继祥,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扎染、刺绣、白族歌舞等一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已入驻沙朗文创园。除体验非遗文化,市民还可在文创园品尝白族特色美食,以及三道茶、民族特色烧烤和民族风情民宿,游客可以深度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

下一步,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将深挖自然人文资源,做好生态旅游文章,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游客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并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工作。

期间,将立足西翥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举办相关特色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着力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展示西翥好形象,宣讲西翥好故事。并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设施及接待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功能,主动把乡村休闲旅游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重视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借助“乐享五华”和“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全方位宣传推广西翥辖区乡村旅游资源及涉旅消费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和民族文化、历史、投资环境等情况。(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