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南:让洱海治理与保护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孔海南:让洱海治理与保护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15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孔海南汇款至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供图)

孔海南给学生现场讲解治理方案(供图)

孔海南(左)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与学生交流(供图)

孔海南教授拍摄的洱海的海菜花(供图)

作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长期从事湖泊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他曾笑言:“名字里带个‘海’字,大半辈子都和水打交道,守护水是我的使命,我热爱这项工作。”

一直以来,孔海南带领上海交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期间,孔海南和他的团队帮助一度面临蓝藻暴发的洱海逐步恢复往日风采。在过去近20年里,孔海南平均每年超过200天都待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研究站里。

期间,为了保护好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从当地政府到流域内群众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做出了巨大改变,为湖泊保护让路。最让孔海南难忘的,是在洱海的源头,当地百姓放弃了需要使用大量农药和肥料的大蒜种植传统,改种其他作物,这样的决心和奉献令他感动。

如今,在孔海南团队多年的努力下,洱海水质由浊变清,连续多年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在孔海南看来,没有比海菜花的回归更能体现洱海生态逐年向好。“2006年我们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落地大理的时候,海菜花早已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在洱海中也早已绝迹。”

洱海水质的改善为海菜花的回归创造了条件。孔海南说,在上海购买300克海菜花需要近20元,这意味着一亩海菜花的收益可以达到7000元。“海菜花回归的故事,正是洱海治理成果的见证,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注解。”孔海南说。

在孔海南看来,全国95%的湖泊面临与洱海类似的水污染挑战,这意味着,洱海治理的经验可以为国内其他湖泊的治理提供参考,而大理多年来探索出的洱海治理和保护模式同样适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洱海也是世界的洱海,COP15前夕举办的“洱海论坛”将让洱海治理与保护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有机会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此次洱海论坛,让洱海保护“政府主导、依法治湖、科技支撑、企业创新、全民参与”的治理经验,帮助到更多受水污染困扰的湖泊。”孔海南说。(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