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警察阮大明:“我的国,我的家,我来守!”

移民警察阮大明:“我的国,我的家,我来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14 08: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声召唤,全警到岗。有战必至,负重逆行。”——他们是移民管理警察,守卫着云南麻栗坡边境一线,守卫着祖国安宁!在疫情面前,他们是逆行者,是排头兵。作为疫情防控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他们用行动诠释“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麻栗坡县,拥有文山州最长的边境线,在这里,无论严寒酷暑,总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身着“藏青蓝”,行走在泥泞湿滑的巡边小路上,坚守在路况复杂的卡点中,用坚守与奉献,为祖国和人民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位于天保镇新城观景台的大岩迁疫情防控卡点,设立于2020年2月,距离麻栗坡县城10公里,是天保镇、猛硐乡到麻栗坡的必经之地,交通地理位置突显。民警、辅警、民兵和医务人员,共同构成大岩迁疫情防控卡点的守边“大家庭”,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主要担负着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排查,打击处理非法入境外籍人员等工作,发挥着堵源截流、过滤危险、打击防范等作用。

有着16年工作经验的天保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阮大明,在公安边防部队改革中,他脱下军装戴上警徽,从“边防绿”到“藏青蓝”,从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为国守边的初心始终如一。“你好,麻烦出示一下身份证、健康码、行程码,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对来往车辆及人员进行查验,相同的动作、相同的话语,阮大明已经不记得重复过多少次。但作为打击犯罪的前哨,阮大明知道卡点的工作不仅需要耐心仔细的工作态度和钢铁纪律,还特别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懈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在执勤过程中,阮大明通过日常检查及技术手段,能第一时间分辨出哪些是跨境人员,哪些是周边群众,哪些是省外人员。

据统计,该卡点自设置以来,累计派出警力1360组5891人次,排查过往车辆502180余辆、人员726950余人,查验外籍人员1250人次,其中劝返越南籍人员160余人次,查获被盗摩托车1辆,查获行政案件4起5人、刑事案件4起6人,处理交通违法行为965起。

“执勤民警中大多已经结婚,有的民警家还是外省的,为了守边戍边,都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阮大明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妻子带着儿子在文山,以往他周末还能回家陪陪儿子,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很久没回家团聚了,每次想儿子了,只能视频聊天。

然而,驻守在边境,面对的不仅仅是与家人长时间分离和格外艰苦的工作环境,有时还会有各种危险。“主要是天气变化带来的隐患,大岩迁卡点路段,下点毛毛雨就有雾,摩托车司机速度稍微快一点,打滑就会撞到防护桩,有时还会撞到值守人员。”阮大明说。

处于疫情防控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最前沿的麻栗坡,除了阮大明,还有无数远离家乡亲人的移民管理警察,他们一直用行动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铮铮誓言。

离开卡点前,记者问阮大明:“远离妻儿,为国戍边,有没有后悔?”

“有边才有国,有国才有家。这身警服是我们坚守的信念,有我们在,这里就永远是犯罪分子难以逾越的‘雄关’!我的国、我的家,我们来守!”阮大明说。(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