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入滇】中国华电:深耕云南打造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

【央企入滇】中国华电:深耕云南打造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8-03 2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企入滇“主题宣传活动——中国华电云南公司开放日座谈会现场(供图)

梨园水电站开展2018年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供图)

鲁地拉水电站集镇化的移民安置点(供图)

阿海水电站电站航拍图(供图)

8月3日,“央企入滇”主题宣传活动——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开放日在昆举行。

当天,中央驻滇、省、市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通过实地探访百年水电石龙坝、参观华电云南公司集控中心、开展座谈交流、采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国华集团在滇电力项目的投资、发展、运营等情况。

现场,记者了解到作为驻滇央企,入滇18年来,华电云南公司矢志不移深耕彩云之南,多举措打造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样板”。

100年前,中国水电从云南滇池螳螂川畔迈出第一步,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电站拔地而起,开创中国利用清洁低碳能源的先河,作为百年电力的开拓者和坚定执行者,华电云南人始终赓续红色基因,乘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东风,肩负国家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时代使命,主动融入云南打好“绿色能源牌”战略。入滇18年,华电云南公司累计投资726.09亿元,发电总装机容量实现1000万的突破,达1003.786万千瓦,是云南第二大发电企业。其中,水电机组697.186万千瓦,火电机组240万千瓦,新能源风电、光伏机组66.6万千瓦,基层发电企业10家。电源项目涵盖水电、火电、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6.64%。18年来,累计完成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共上缴税费近100亿元,减少碳排放约2.6亿吨。

入滇以来,中国华电根据云南特点优化布局,全力以赴开发水电及风光新能源资源。期间,公司在金沙江中游打造了千万千瓦级的水电基地,成为云南“西电东送”第二大基地, 2016年-2020年,公司所属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鲁地拉三个大型水电站已累计输送西电东送电量521.23亿千瓦时。同时,公司在云南各地州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66.6万千瓦时,已累计输送风光电量75.96亿千瓦时。其中,2012年12月5日并网发电的维的光伏电站,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山地并网光伏电站。2020年4月18日并网发电的牦牛坪二期火木梁风电,是西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机组,风机的成功吊装,开创了国内100米以上风机分体吊装的先河。

一直以来,华电云南公司秉承“建好一座电站,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改善一片环境”的开发建设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企业转型与绿色发展之路。在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从规划、预可研、施工设计、建设与运行全过程开展系列环境保护创新实践,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国内首个由企业成立流域环保协调管理机构,致力保护为探索流域环保协调管理工作机制和解决流域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开展了有益尝试。

期间,公司按照“地方所需、企业所能”的原则,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截止2020年,公司在水电开发扶贫、定点帮扶等方面,共投入扶贫资金、移民安置资金等约147亿元,着力做好项目发展扶贫、民生设施扶贫、特色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等方面工作。

围绕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云南省新能源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用电需求,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已建和拟建电站的调峰调频和储能优势,大力发展风光电,积极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并把推动项目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电力量。(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