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多举措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昆明市官渡区多举措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20 13: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滇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官渡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通过制度创新、品牌创新、传承创新、保护创新等有力措施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据了解,自2005年起,官渡区分别批准公布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58项,命名了官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8人。现有国家级名录2项(滇戏、乌铜走银)、省级名录5项(昆明调、花灯、云子围棋、彩扎、建新园过桥米线),市级名录26项,区级名录25项。

期间,官渡区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健全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到位,完善制度体系等形式,提升非遗评价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同时,官渡区还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官渡名片。期间,持续发展官渡民间绘画,做大做强非遗展会,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从2011年至2020年已成功举办10届,得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可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肯定和响应。

过程中,为促进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依托非遗传承基地传习馆,官渡区积极开展各类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稳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并聚焦非遗人才发展,注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头人,开展技术攻关与革新,开展成果推广,开展技术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储备,助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此外,官渡区还以非遗为纽带,结合官渡文化品牌,重点深掘、培育官渡区非遗文化,突出官渡非遗文化中所蕴含“艺美”,即匠人、匠心、匠艺,凸显官渡非遗项目中的人与艺,探索非遗沿袭血脉,找寻非遗绵续路径,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力度。

下一步,官渡区将秉承非遗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理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用好民间资本,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和对传承基地的补助力度,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传播新模式,并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再现非遗文化,利用人工智能 、VR 、CG(影视特效)和全息影像等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场景再现,延续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同时,加快非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打造官渡特色非遗主题游线,扩大官渡非遗影响力,加大非遗特色“官渡礼物”的研发和创造。(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