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深处4名青年“守桥人”的磨砺

乌蒙山深处4名青年“守桥人”的磨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06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张贵福与同事程扬对线路轨道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杨永全 摄)

桥隧工蔡亚坤对四线桥2号墩支座位移加固点进行检测(杨永全 摄)

桥隧工蔡亚坤挪开桥梁盖板,打开检查孔(杨永全 摄)

盘关桥路维修工区4名“90后”职工列队接送列车驶过(杨永全 摄)

 

“0.3毫米,0.1毫米、0毫米……”5月4日7时许,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曲靖工务段盘关桥路维修工区工长张贵富早早来到办公室,对一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判……

在贵州乌蒙群山深处,水红铁路(六盘水至红果)犹如巨龙一般蜿蜒盘踞于此,在86公里处的松河站四线桥上,张贵富与其他3名“90后”同事正忙着对大桥进行检查。

“每一次车来之前半小时我们都要对大桥进行全面检查,确认一切数据正常后才能放行列车。”虽为“90后”,但张贵富当工班长已经有3年多了,业务技能娴熟的他,面对“五一”期间列车加开加密也表示“压力山大”。

盘关桥路维修工区的12名职工全是“90后”,平均年龄只有27岁,最小的是来自陕西“95后”程扬,是17年入路的大学生。为调节休息时间,他们分为3个小组,实行两班倒。程扬和张贵富在同一组。

5月4日这天,刚好轮到张贵富这一组的白班。“白天检查风险会小些,但是时间长,车多检查频次高,特别是‘五一’期间,平均28分钟就有一趟车经过,”张贵富说。与张贵富一组的还有蔡亚坤和邓常港。

白班是早8点至晚10点,最多时候有28趟车,夜班多时也超过10趟。一天下来,他们要在高20余米桥墩上测量420次,轨道检查弯腰1300多次。

检查不仅对四线桥1、2、3、4号墩的梁体、墩支座、钢支墩及梁端缝等12个关键部位进行测量,也要对松河站四股道的几何尺寸进行检测,通过检查分析每一个数据变化来判定大桥是否安全。

“桥梁的一丝一毫变化都牵动我们的神经,不过还好桥梁整治已经开始了,相信不久我们就不用‘守桥’了。”张贵富说。

谈起“守桥”的难处,张贵富认为是雨夜检查,因为高空作业穿雨衣和打伞都不方便,劳安风险也很大。

话音未落,一旁的蔡亚坤忍不住接过话题:“放假的第一天夜里我就遇上大雨,其实当时更多考虑雨水对桥梁的影响和高空作业风险,一身水一身泥都是次要的了。”说着,他微笑着拍了拍略微凸出的肚子。“那天上班前本想给自己加件衣服,但是觉得太胖了,怕进入仅有0.36平米的检查孔太难。”

说到难处,还有最近车多且集中在中午时段,每天吃午饭往往要等到14点以后。“其实我们桥隧工早已习惯不按点吃饭了。当然,如果每天检查能及时发现题并整改,让每一趟火车都能安安全全的通过,辛苦点算不了什么。”说到这里,工作7年未出现任何纰漏张贵富显得十分自豪。

说话间,对讲机里传来6061次旅客列车的预告的声音,4名青春靓丽的身影带上道尺、直尺、记录薄等工具直奔四线桥去……(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