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有序复工

全国最大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有序复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14 21: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走进昭通靖安安置区施工现场,苗木运送车辆来回穿梭,行道路两旁一队队带着口罩的工人,有的在新栽的广玉兰树下挥锹培土、喷灌浇水,有的系着安全绳、站在高空作业车上安装路灯;十几栋簇新的楼房里,电梯调试也在逐个单元顺次开展……这个全国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自复工以来,正在加班加点进行交付前的最后收尾,以确保4万余名贫困群众按时搬进新家。

然而,不止在滇东昭通,从滇中新区到滇南普洱、滇西保山、滇西北丽江,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在云南复工项目累计达13个,实现在建项目100%复工复产。

科学有序 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据了解,为确保安全、快速复工,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于2月15日召开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生产经营暨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云南省各地政策制定了差异化策略,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目前,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已返岗的350多名项目管理人员和3千余名劳务工人正奋战在云南各地,推进各大重点工程建设。

在保山,龙陵县第一中学等4所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在紧锣密鼓进行“三通一平”建设,为后期“大干快上”打下坚实基础;在昭通,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分校等3所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正在浇筑底板。“

“我们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将集中攻坚的技术力量、装备精良的设备资源和最有经验的施工队伍,配置到建设现场,以‘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为目标,全力把普通高中项目建设成为安全优质、绿色环保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建设成为政府满意、家长放心、师生安心的工程。”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向荣介绍,“7所学校将确保在今年7月按期交付,助力云南完成‘十三五’期间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同时,华丽高速、景宁高速、滇中新区、丽江翔鹭五星级酒店等各地的‘窗口’工程也全面复工复产。

不留死角,筑牢防疫“堤坝”

“防疫千万条,口罩第一条,健康第一位,分散少聚会……”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各个项目均配置宣传大喇叭,定时播放防疫知识。“有趣!都是些顺口溜,听着听着就记心里了。”项目工友老张笑着说。

施工现场,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所有项目内部统一实施封闭管理,逢人必检,人车同检,严格控制人车出入。“工人每天正式上岗施工前,还有很多规定动作:首先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然后进行手部消毒、全自动测温,再登记信息、发放口罩,最后分批进行安全防疫教育。”在施工现场,还有专人监督、派发、实名登记更换口罩,统一投入专门设置的回收垃圾桶。工人施工完离开工地现场时,将统一通过“消毒通道”。

这是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开展复工复产以来,严抓项目防疫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工作“无死角”、全覆盖,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制定了《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疫情防控手册》,在层层压实责任的基础上,从返工、入场、施工等各环节着手,严格按照“机制建立到位、员工排查到位、防控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五个到位”原则,盯住防疫链条上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做好体温检测、组织筛查、健康登记、个人卫生、食堂消毒、集体宿舍管理、施工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筑牢防疫“堤坝”。

多措并举,疏通复工复产“梗阻”

“全国客运都停运,工友返岗困难,目前劳务人员存在大缺口。”“工人返岗隔离14天,产生吃住费用无法解决”“口罩、体温枪、消毒液全国匮缺,不能满足项目连续施工生产。”……复工后面临的工人极度短缺、防疫保护物资不足、复工审批难等问题正在各地上演,控制疫情和及时复工正处于胶着状态。

面对“用工荒”“返岗人员交通困难”等问题,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主动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主动与工友联系,根据集中程度,通过“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专车直达服务,开通复工直通车,实施爱心专车派送。2月20日至2月28日,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从四川、贵州等接送近1800多名工友返岗。

上岗前,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第一时间对接也能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机构,组织外省返岗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以保障返岗安全。每个项目均设立隔离区,要求返岗人员隔离14天后,才能正式返岗,在此期间,安排专人每天给他们测量体温并登记,并有专人负责送饭及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全免单,公司还给我们每人每天100块钱的补贴,让我们心里暖暖的”工友小宋说。

“疫情爆发后,防疫物资的短缺,尤其是额温枪和口罩,成为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中建三局昆明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余洋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各地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沟通,寻求防护物资渠道,加强与当地分包商的沟通,发挥属地优势,采购重要防疫物资。同时,广泛发动员工,多渠道筹集防疫物资,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国外物资、员工家中筹备富余物资等纷至沓来,顺利解决物资短缺问题。”(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