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民警:用巡逻的里程丈量群众安全感

巡逻民警:用巡逻的里程丈量群众安全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17 14: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巡逻民警用巡逻的里程丈量群众安全感(供图)

巡逻民警用巡逻的里程丈量群众安全感(供图)

巡逻民警用巡逻的里程丈量群众安全感(供图)

“53号巡逻车,收到请回复,收到请回复!”指挥中心的指令在对讲机里传来。12月12日,一群众报警说,一名2岁左右的小孩多次在马路中间多次穿行,没有家长在身边。请立刻出警!请立刻出警!“收到,我们马上到”。巡逻民警高斌刚从同事手中接到盒饭,正准备扒上两口,就接到指令。他习惯性将手中的盒饭往车上一放,跳上警车,拉上警笛就向事发地奔赶过去。1分钟、2分钟、3分钟,高斌看到了报警群众骑着三轮车,小女孩神情紧张地坐在车厢内。见状,高斌笑着与小女孩谈了起来,就像自家孩子一样的,随手从车厢里掏出了一颗棒棒糖递到她的手里,接着将她抱在怀中,耐心地询问小女孩的情况,最终帮助小女孩找到了回家的路。

看着远去的小女孩,高斌笑着说,这事儿就像遇见自家孩子一样,处理过多起这样的警情,这属于“常规操作”。高斌是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七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在他日常勤务里,感情纠纷、邻里矛盾、老人小孩走丢、打架斗殴、偷窃抢劫各类突发事件填满了工作日记。一天下来10余起警情,每个时刻都安排得满满的,吃饭点吃不上饭“很常见”,深夜了回不了家“很正常”,放学了接不上孩子“很愧疚”,处理警情群众不理解“很难受”,巡逻车里备上干粮、糕点除了自己吃,更多的是为那些遇到困难地群众准备的。

“对讲机里呼叫的警情越来越少”,昆明巡逻民警王明泽说。从2017年成为一名春城骑警,王明泽对开展“巡特一体化”工作以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街面见警率高了,人民群众安全感也随之提升了。按照“守点、巡线、防面、快反”职责开展巡逻防控,成功实现24小时“五班三运转”,屯警于街面。“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定点守望、堵卡查缉是我们日常的主要工作。”

“这位师傅,请你下车,关闭电源,打开后座让我们检查一下。”,巡逻民警定点盘查小电动车,盘查数量每组每天不低于40辆,包括30辆非机动车,10辆机动车,盘查是为了最大限度消除治安隐患,最大限度将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民警巡逻区内有很多学校,菜市场,医院,建材市场,酒吧,早上的重点是菜市场、学校,中午的重点是建材市场,晚上的重点是酒吧等等,每个时段都有重点巡逻的区域,如何将这块区域管好,靠的就是民警细致入微的巡逻工作。

巡逻民警高斌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儿的人民警察,在他看来这些看似是“小警情”,但对每一个当事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是自己的职责,也是所有巡逻民警的使命。他说,其实我们巡逻民警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尽可能地让警灯照亮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了这座城市的平安,为了群众晚上敢独自出门、逛商场不再担心包包.....让生活在这里老百姓安心、舒心。

每天巡逻遇到的事儿很繁琐,小纠纷、大案件、小事小忙,大多都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但都是他们需要我们去做的事儿,我们就得把它当做大事儿办好,为群众排忧解难,高斌说,我们巡逻民警在处理大部分的警情时,只要耐心地向当事群众说理讲法,很多事儿当场就可以解决了,群众之间友好解决纠纷,自己心里也是很开心。但在一些警情的处理中,也常会遇到困难,导致群众不满意、抱怨和投诉,甚至还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疏忽导致群众利益受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十分自责,也会感觉自己本领恐慌。

很多巡逻民警一干就是数十年,每天巡逻骑行不少于40公里、最远120公里,每年都在用脚步、用巡逻里程守护者城市的平安,巡逻越频繁、越持久,群众就越安全,治安就越好,群众安全感就会越高。从警20年来,高斌干过技术民警,当过便衣警察,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初衷亘古不变。现在,他干了巡逻民警,他告诉自己无论多晚、多冷、多危险,只要群众需要,自己都会义无反顾奔向群众的身边,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群众的安危。这是高斌的承诺,也是无数巡特警的责任和担当。

目前,昆明市巡特警警力增至近6000人,每天投入街面巡逻防控警力近5000人,备勤处突专业力量增加至1000余人,统筹调配执法执勤用车438辆,部署880个巡逻防控单元,主城区布警密度由2.4人每平方公里跃升至11.6人每平方公里,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高,他们伴着朝阳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笔直站立在人群中,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夜幕降临,明月当空,他们一直都在,他们只为这座城市的平安站好岗。(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