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走向未来——云大附中星耀学校800师生湖南研学

当孩子们踏上研学旅途,云附星耀学校的家长的朋友圈热闹了起来,不少家长晒起了自家娃的研学见闻。传承云大附中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的首务,研学旅行就是诠释校训的最生动的课程。

走出大山,走向未来——云大附中星耀学校800师生湖南研学

来源:央广网 2019-12-16 16: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昆明12月5日消息(通讯员毕劲梅 王宏瑜 马雪梅):继今年3月的贵州研学旅行之后,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高一、高二的师生们11月下旬再次踏上研学之旅:搭乘“复兴号”踏上研学之旅;在韶山南站朗诵《七律·到韶山》;游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到岳麓书院欣赏千古名联;登岳阳楼思考《岳阳楼记》;赴中国动力谷探究;进湖南省博鉴宝…… 本次旅行研学活动分二批,近800师生从昆明出发,赴湖南韶山、株洲、长沙和岳阳开展为期五天、行程4000公里的研学旅行活动。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执行校长刘卫华说,追寻青年毛泽东的足迹、感受先贤报国情怀、探索湖湘文化精髓、见证伟大复兴成就是这次湖南研学的主题。研学课程涉及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体育、美术和音乐等九个学科。

云南偏居祖国西南一隅,要走出大山,顺利完成如此大型的活动,事前的准备必须万无一失。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领导亲自踩点,确定研学目标和各科课程,设计具体路线,确定住宿的地点,最终确定研学主题。紧接着学校发布方案、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组织相关老师编写《研学手册》。手册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紧紧围绕研学主题展开,保证研学质量。为了在研学前给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在研学中给学生积极有益的引导,在研学后给学生所得知识进行巩固,各学科备课组钻研研学教材,结合研学实际,精心设计,原创了一套有趣的研学知识竞赛试题,在5天研学中每天检测,每天评优。

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出行:五天时间里,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精心把课堂安排到了高铁上、大巴里、韶山冲、博物馆、纪念馆,以天地为教室,以山水为黑板,以文物为课本,师生们在着、看着、听着、感受着、思考着,把崇高的伟人事迹和厚重的人文历史镌刻到脑海,用自己远行的脚步书写人生的华章。一位学生在研学笔记中写到:“研学归来,我们似乎音容未改,但我们自己知道,热血正激荡于心,我们的内心早已与众不同!”

  研学路上,学生学到了什么?

刘卫华校长在开营仪式上说:“今天,我们乘坐复兴号高铁,从祖国的西南边陲来到了湖南。从踏上高铁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本次研学之旅,希望五天的研学旅途中同学们能多看、多听、多思、多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求学、求知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研学旅行正是在践行古训,到实践中学习,亲身见证和感受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希望这能成为你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中遵循的一种方法、一种态度。”

在韶山毛主席纪念广场,前来瞻仰主席的人群熙熙攘攘。高二年级一位同学感叹:“ 坐6个小时高铁真的值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湖南。来到毛主席铜像前,心里真正感受到来自历史、来自伟人的力量,穿越时空被人们永恒铭记。”

高一(2)班一位同学说,现在来看,课本中的《沁园春·长沙》和《岳阳楼记》是苍白的,亲眼所见才受到震撼。印象最深的是参观湖南第一师范时学到了毛主席的读书理念:要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

另一位同学表示:“步入隆平水稻博物馆,看着杂交水稻之父在烈日下、在田地间为了一颗种子反复摸索、实验,心中的敬意又添一分。袁隆平先生说要让所有人吃饱饭,这是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研究是为了伟大的祖国,更美好的世界!”

数百人的队伍,整齐的服装,阳光的笑脸,响亮的齐诵和大合唱,云附星耀研学队伍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你们从云南来的?”

——“是的!”

——“千里迢迢,很辛苦吧?”

——“我们坐高铁,方便又快捷。”

——“你们学校太好了吧?还组织学生集体旅游?”

——“我们这可不是旅游,是研学。”

……

这些问题,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师生不知道在研学湖南的5天里被多少人问过多少遍。一路上,学生严守纪律、认真学习,研学过程生动有序。每到一个点,同学们都按照课程的要求观看实物及文字说明、听讲解、作笔记,当全体学生集合的时候,总有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带领大家齐声朗诵伟人的诗句、合唱爱国歌曲,引得四周游客纷纷拍照、录视频,赢得阵阵掌声。

在毛主席纪念馆,几个学生非常仔细地看着毛主席穿过的睡衣,不敢相信:“已经打了那么多补丁了,还舍不得换掉,毛主席的节俭精神真的令人钦佩!”

高二理(4)班有同学说:“毛主席热爱读书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么博学、有智慧,一定是爱读书使然。他的床有一半的面积都堆着书,只要一有空闲就马上读书;在长江游泳时,休息的空隙时间在读书;就连去世前的一分钟都在读书。我们也要热爱学习、认真读书!”

气温骤降,研学队伍在寒风细雨中前行,在伟人精神的激励之下,师生们似乎完全忘记了寒风的侵蚀,激动、兴奋、震撼的情绪交织涌起,很多同学在参观学习之后迫不及待地写下研学日志:

高一(5)班马秉怡:“还记得11月26日早晨6:30,近冬晨色还泛黑,400多名师生就怀满激动和快乐的踏上了前往韶山的路途。我们的队伍整齐有序,向湖南飞驰……高铁将我们载离昆明,在中华的土地上穿梭。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们的眼睛都像装下星辰闪烁着光芒,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自己觉得最美的那片云,那片田。同学们安静自如,一本书,几支笔,在自己的世界里生花盛放……”

高一(4)马峥然:“……正是有了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牺牲的先辈,才有我们的新中国。他们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在新时代新潮流继承他们的信念。”

云附星耀学校学生的高素质在此次研学旅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出发前,年级上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五星红旗,为避免学生丢失,每天都会有负责的学生把红旗收回来,第二天再发给学生,研学结束后回到学校,年级发出去的小红旗,全部收回,没有一面小红旗遗失在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星耀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做讲座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宣教部主任赵老师表示,要给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校风校纪点一个大大的赞:“教学是相互的,老师讲课同学听得认真,讲座的意义就特别能得到体现。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同学听得特别认真,眼睛里还闪着光亮,这就更能体现我们讲座的意义。他们离开的时候会场上没有留下一片纸屑。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出来,咱们的领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更加是一种全方面的、核心素养的、素质的培养。”

家长感言: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研学活动能够顺利举办,云附星耀学校学生的家长功不可没。他们每天都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行程和起居饮食,看着老师和学生们发出的照片、视频和笔记,很多家长都感慨万千。

当孩子们踏上研学旅途,云附星耀学校的家长的朋友圈热闹了起来,不少家长晒起了自家娃的研学见闻。该校高二文(2)班一位家长写道:“研学,是一场身心体悟与感悟,旅途中会带给孩子很多的元素,将无声地影响着每个孩子,成为孩子们一笔宝贵的财富。研学,真是孩子们每年都应有的课程,因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高二理(1)班一家长也写下:“研学旅行,一路上孩子融入了、开心了、学习了、见识了、懂事了、长大了。”高一年级的一位家长反馈:“老师们不辞辛苦地带学生参加由意义的研学,孩子们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高一(4)班的一位家长奋笔写下慷慨诗句:

三湘大地,人杰地灵。流连五日,过隙白驹。红色漫卷,追忆先贤。

共情互鉴,意志弥坚。学子登高,志在凌云。宁静致远,方达千里。

笃行格物,行万里路。思学领悟,读万卷书。师之使命,为党育人。

初心不忘,为国育才。千帆竞渡,击水中流。星耀中华,日月同光。

更令家长们惊喜的是,第四天晚上的结营仪式上,旅行社给师生们准备了蛋糕过集体生日,10名师生在长沙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生日。结营仪式上每个班的学生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云附星耀的师生们在这里举办了一台高质量的联欢晚会。

老师心愿:教育是我们的责任!

在株洲动力谷山河科技,校长助理毕劲梅老师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正是让学生们增强德育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的绝佳契机。”

研学对青年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在橘子洲头,老师们带着学生一起远足,黄波老师说:“我们借助研学旅行的契机,带孩子们走出校门,奔赴自然,畅游中国革命文化历史,深入乡土民俗,感怀经济社会发展,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此举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人格品质,更加明确学习的意义!”

研学路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老师们每天管理学生非常劳累,但是却任劳任怨。一位老师说:研学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有字之书””中的知识重现——比如生物课本里的杂交水稻理论、语文课本里的《岳阳楼记》,更是“无字之书”中的能力应用、文化素养、社会感知——比如智轨公交如何推动城市交通、毛主席在第一师范如何立志。如此,学生真正做到了研有所感,进而学有所成。高二年级化学老师王振江激情写下:云附学子来湖南,研学励志上韶山,主席丰功泽吾辈,大展宏图恰少年。

其他声音:乐见学生的成长

在岳阳楼景区,一位游客看到学生齐颂《岳阳楼记》后,激动地说: “真想不到我们在这里遇见了云南来的学生,没想到他们素质那么高!这些孩子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太幸福了!我们那一代人就没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学生行进在毛泽东小道上时,路人纷纷点赞,说组织研学是需要学校领导的气魄和担当的。学生经历过这样的研学, 将更有眼界、更有信心、更有勇气!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毕业、在长沙读书或工作的校友们,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听说老师们要带着学弟学妹们来湖南研学,又骄傲又激动,早早就自发邀约着来看望老师。2018届毕业生宋一涛考入中南大学,在见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后,热泪盈眶地说:“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学校会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活动,那么多老师和同学来到长沙。当我看到穿着校服的学弟学妹们走过来时,真的是太激动了。”毕业生代表们在联欢会上一起演唱了《云大附中校歌》,他们对学校深深的依恋之情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湖南记者站站长蒋琦评价:“少年极目楚天阔,挥斥方遒动力心!云大星耀学校的孩子这次到我们湖南,寻觅了伟人足迹,探索了发展轨迹,放开了天下视野,树立了担当情怀。全程可以体会中学所学诗文。”

云南教育界的同行专家也纷纷点赞:这是工程巨大但是又是意义非凡的活动,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做的工作超出预想:活动策划、纪律管理、互动组织、知识讲解、摄影摄像、宣传报道、后勤服务、医生、心理辅导、成果收集及展示……既要避免“研学”变“旅游”、更要防止学习的程式化和枯燥感。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研学旅行经验值得推广。

开展研学活动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是一次成长的历练:研学为师生们展示了信仰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发挥的巨大力量,在学生心中根植下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学校还非常重视研学成果的整理和巩固,回到学校后,老师们还要编辑纪念册、做展板、汇报总结等等,争取把研学成果发挥到最大化。

“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这是云大附中的校训,是一代代云附人的初心与使命。传承云大附中精神,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的首务,研学旅行就是诠释校训的最生动的课程。

(毕劲梅 王宏瑜 马雪梅)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