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贯通

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贯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0-16 09: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贯通(王一翔  摄)

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贯通(王一翔  摄)

 

10月15日,经过铁路建设者近4年的艰苦奋战,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我国高地震烈度区和横断山脉纵谷区,正在建设贯通的首座铁路万米长隧,其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将为后续川藏、滇藏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参照。

据了解,全长12.3公里的新华隧道,是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境内。周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壁立千仞,优美的自然环境背后,是铁路建设的异常艰难。横断山,路难行。隧道穿越横断山脉无量山与哀牢山结合部,山峦纵横、地形险峻、河谷深切,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属于国家I级高风险隧道。建设过程中,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人员克服了高水压、高地热、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多个难题。

“隧道出口下方是澜沧江,斜上方是储水量15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整个施工作业基本上是在水库水位以下100多米的地方进行,相当于顶着150亿立方米水的巨大压力。隧道围岩挤压破碎,裂隙发育,透水严重,最大日涌水量在7万立方米。为避免突泥涌水,建设者采用地震波、红外探水、瞬变电磁等方法超前预探地质,设置三级泵站双管路反坡抽水,确保隧道安全掘进。”中铁十二局大临铁路项目部三工区经理赵凡说。

在“瀑布云集”的环境里,高温、潮湿也考验着施工人员,隧道内最高温度能达到40度以上,就像是一个“桑拿房”。每天两台370千瓦的超大功率风机持续接力送风,10吨左右的冰块昼夜降温,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才能维持正常的施工作业。

赵凡介绍,隧道位于高地震烈度区,烈度等级达到8度,地震破坏性大。隧道最大埋深1100米,围岩承受的应力巨大,隧道采用的钢架、混凝土等材料的耐抗压、耐腐蚀性要求高,强度要求大。

隧道建设过程中,中铁十二局修建了50多公里的盘山便道,将数百万吨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运送到现场。先后开辟10个掌子面掘进,组织1000多人昼夜不停施工。与地震、安全、质量等监测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以智能手机终端为载体,将信息化与工程施工有效结合,实施“掌子面网络全覆盖”“远程可视化监控”等一系列信息化举措,为施工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经现场测量,隧道竖向误差7毫米、横向误差12毫米,施工精度领先同类长大隧道。

“隧道共穿越3个断层,建设中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数据等,及时调整围岩级别和优化支护参数,采取“防、排、堵”相结合的措施,因地制宜,解决了变形大、地下水发育和存在有害气体等问题。”中铁二院大临配合项目部经理罗云飞说。

全长202公里的大临铁路,是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建成通车后昆明至临沧可实现3小时左右到达,对助推我国西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