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21 15: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9月21日,第十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

现场,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湖南、湖北、陕西、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广东、福建、广西、四川、重庆、 贵州、云南等 21 个省(区、市)12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农大,共同探讨人类学与乡村振兴发展。

本届论坛以“人类学与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大会除开幕式、主旨发言和闭幕式外,还设有 6 个分论坛。在分论坛上,各专家学者将围绕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乡土景观/乡村振兴与旅游、乡土与乡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振兴路径和社区建设、乡村振兴与民族体育、一流学术期刊发展与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讨论,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开幕式上,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海清表示,本届论坛既有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的著名学者,又有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代表,还有青年学者,可谓群英荟萃。同时,会议内容设置充分考虑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作为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人类学高级论坛加强人类学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加强机构之间、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现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所教授徐新建围绕“乡土中国”展开主题演讲,他表示,“乡土中国”是一个现代学术概念,内容指向中国社会的乡土实践,同时关涉对乡土实践的抽象表达。需要结合词语与历史的关联互动,梳理近现代以来各界对“乡土中国”的不同理解和使用,由此分析从早期“治愚”、“重建”到如今“扶贫”、“振兴”的表述面向,阐述与之关联的社会变迁。

同时,来自厦门大学人类学所教授石奕龙则围绕“旅游并非乡村振兴的唯一途径”这一主题展开演讲。现场,他表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才是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而关键是构建好农产品的流通手段。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发春表示,此届论坛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其论坛议题设置和内容极具云南特色,专家学者齐聚农大不仅助推了农大人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通过专家的把脉和建言献策也能够促进当前乡村振兴的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2013年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这是一个跨学科、相对实体运作、开放性的研究机构。六年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瞄准学科前沿问题和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初步建成为云南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智库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推进云南农村转型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同时,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还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

本届论坛由云南农业大学、人类学高级论坛主办,由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承办。(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