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

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26 16: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保护区、自然保育组织、媒体、旅游部门等的160余名代表分享所得、交流经验、争鸣观点、探讨合作。

本届论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为主题,举行了5场大会报告、18场专题报告和10场案例分享报告,内容涉及公众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学旅行与保护教育、新媒体视野下的保护教育、新形势下植物园的社会功能以及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等。

开幕式上,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刘剑、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分别致辞。刘剑表示,中科院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国家队,也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工作。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是中科院及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并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参加,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进行讨论与合作。陈进表示,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每年的主题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希望本届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主题充分讨论,为2020年在云南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提供有益建议。

本届论坛发布了《2019年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倡议书》。《倡议书》指出,科学教育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与会代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保护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尚需有机结合,科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是提高公众科学与环境素养、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公民科学事业起步较晚,缺乏广泛参与的全国性公民科学平台;新技术时代的科学教育形式和科学传播途径呈多元化趋势,其重要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拓展和整合。

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与会代表共同倡议: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国性公民科学平台。设立公民科学专项计划,支持发展我国的公民科学,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公民科学项目,着力提高全民科学与环境素养。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机构、研学场所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构建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引导研学旅行的良性发展,注重在自然教育中深入渗透科学教育。推动校园动植物资源调查、编目、展示和保护工作,将大学校园建设成面向大学生开展植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环境素养的未来人才。充分发挥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作用,强化各类场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功能,构建有效机制,促进植物园、博物馆等科学教育场馆与教育部门、非官方自然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与联系。拓展新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品质量,畅通发行渠道,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社会影响。

据了解,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始创于2016年,每年7月在版纳植物园举办,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多学科交流的高质量平台。

本届论坛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由版纳植物园承办。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