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朱耀顺:将学院建设成多学科多层次并行的优秀国际化办学平台

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依托学科优势,致力于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记者就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国际化专访了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朱耀顺。

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朱耀顺:将学院建设成多学科多层次并行的优秀国际化办学平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5-24 0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依托学科优势,致力于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记者就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国际化专访了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朱耀顺。

朱耀顺说, 国际化是学科建设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发展。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学科建设国际化的核心指标检验处于校内国际化办学前沿的国际学院的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情况,对继续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国际化,学院整体国际化,服务学校国际化大战略,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平台的搭建,是办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科建设所必须的硬件支撑条件之一。2013年,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学院(下称国际学院)的设立,是学院甚至学校学科建设国际化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之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家首批批准和认定的国家级援外教育和培训基地,承担着国家援外教育和培训任务。而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是学校国际化办学平台,承担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相关任务。 

朱耀顺说,国际学院院训为 “古今并融,内外兼修”,紧扣学校 “辐射东南亚和南亚”、“把学校建设成国际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坚持国际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和地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结的高素质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将学院建设成多学科多层次并行的校内优秀国际化办学平台。

经过4年的发展,国际学院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项目,开设了6个专业,招收了中国学生近800名。所设6个专业均具国际化的因素,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除了保留本土核心部分外,均引入国外相关大学优质元素。如,经教育部批准的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4+0”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国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了,要培养“适应国内外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了解本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精通英语,具有一定国际交往能力,能在国内外从事土木与环境工程设计、规划、评价、监测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一个经教育部批准的是与世界一流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全球排名320)合作举办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与荷兰合作的3个专业(园艺、食品和农林经济管理)“2+2”模式的“荷兰班”、与泰国两所大学“2+1+1”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以及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具有相似的表述,强调了国际化的元素。在教育模式方面,形成了中国模式、英国模式、新西兰模式、荷兰模式泰国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并行,或“授课式+讨论式+研究式+独立式+双教师式”。(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