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至5月滇池清出违禁渔具6万多个 草排遍布水域

作者:孙潇 来源:云南网
2017-06-13 08:57:16
分享

1月至5月滇池清出违禁渔具6万多个 草排遍布水域

  执法人员正在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草排。记者黄晓松摄

随着滇池水质越来越好,湖中的鱼虾成为不少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这也滋生了封湖期间各种违法偷捕行为。为了获取利益,一些居住在滇池周边的村民不分白天黑夜、变着花样违法捕捞大鱼小虾,连鱼类产卵期间都不“手软”,更有甚者,利用鱼类需要在水草上产卵的习性,编织草排浮在水面,并在周围布下渔网和花篮网兜……昨日,记者跟随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以下简称“渔政处”)执法人员取缔滇池水域违法渔具时获悉,仅今年1月至5月,渔政部门就从滇池中取缔违禁渔具66218个(张),拔除用于固定、支撑违禁渔具的竹竿 35165 根。

目击

数百草排布阵沿岸水域

昨日上午10点30分,5艘渔政执法快艇从位于西山脚下的龙王庙渔政检查站飞速驶出,开始了当天又一轮违法渔具取缔工作。

当快艇来到外海观音山一带时,岸边数公里长的水域中,随处可见一堆堆经过捆扎、排列整齐的草排漂浮在水面上,这些草排堆的面积小到一二十平方米,大到五六十平方米,大多数草排上都密布着亮晶晶的东西。

“草排上的都是鱼卵。”渔政处副处长李志铭解释,每年4月至7月,滇池鱼类产卵繁殖进入活跃期,这也是鲤鱼、白鱼、鲫鱼、虾等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期。在此期间,滇池里的鱼会游到岸边寻找水草产卵。“由于滇池沿岸大部分属于浅水区,平均水深只有4—5米,很多人趁着天黑进入滇池水域,利用竹竿安插迷魂阵、地笼、花篮等违禁渔具。鱼类在水草上产卵的习性,给了非法偷捕者‘可乘之机’。偷捕者编织草排漂在水面上,用石头、砖头固定,吸引鱼类产卵,而草排周围、水下却早已布满了渔网或花篮网兜,前来产卵的鱼一旦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李志铭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滇池渔业资源,渔政处全年不断开展违禁渔具取缔工作,尤其在4月至7月的鱼类产卵期,更是不分昼夜地与违法偷捕者展开博弈。“但是滇池湖面宽广、湖岸线长,加上设置草排等违禁渔具仅需数十分钟,我们前脚取缔,他们后脚就能重新布置,每天新出现在滇池水面的草排多达数百个。”

数字

一次违法捕捞带走成千上万生命

记者看到,执法人员将一堆堆草排从水中捞出,并切断连接着的渔网或花篮网兜,用镰刀砍断草排之后,又将水草投入了水中。“你看,水草上都是鱼卵,如果我们把草排捞出来带回岸上,这些鱼卵就再也无法孵化了,所以我们只能等到鱼卵孵化后,再来重新打捞这些水草。”李志铭介绍。

“除了草排,还有很多村民使用的是迷魂阵、地笼等违禁渔具,为了不让我们发现,他们会使用石头、砖块让违禁渔具沉入水底或浮在水中,我们只能在快艇上用拴着绳子的船锚拖行,勾出隐藏在水中的违禁渔具。”在西华水域,执法人员打捞草排时就捞出了一个地笼,里面已有十几条大大小小的鲤鱼、鲫鱼。

李志铭告诉记者,鲤鱼平均一次可产卵5000枚至10000枚左右,鲫鱼一次产卵约1000枚至2000枚,虽然白鱼相对少一些,但一次产卵也有1000枚左右。以比较小的直径30厘米、长30厘米至50厘米的花蓝网兜为例,可以装入一公斤左右白鱼,在鱼类产卵期,捕捞者每一次违法捕捞,带走的都是成千上万的生命,对滇池渔业资源破坏性极大。

统计

1月至5月滇池清出违禁渔具6万多个

昨日上午,仅1个多小时,执法人员就收缴了银丝网1张,草排花篮120个,漂地笼2个,泡沫胎1个。

渔政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月至5月,渔政执法部门共出动取缔违禁渔具船只986条次,取缔违禁渔具(含地笼、花篮 、网具)66218个(张),拔出竹竿35165 根,查获电捕器3台,行政处罚325人次。“4月以来,我们加大了违禁渔具的取缔工作,每次出动20条船以上的大规模取缔行动,从以前的每周2次增加到每周4—5次,取缔工作将持续到7月底。”李志铭说,如果现场抓到有人设置草排花篮等违禁渔具,都将带回渔政处进行笔录,之后罚款500元并没收违禁渔具,如果现场抓到情节严重的如电捕等违法偷捕行为,则将直接移交水上公安。

渔政处表示,欢迎市民积极监督举报,维护滇池水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举报电话:68426958。

记者孙潇报道 (昆明日报)

分享

推荐